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下)【典藏新版】
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下)【典藏新版】
※【旁白】
我幾乎以一個人的力量,來寫汪政權的這一幕往史。
為什麼再要有這一冊類乎蛇足的補篇呢?我有著太多的感想:
首先,我想對自己的寫作有所聲明。當我一開始撰述本書時,開宗明義就曾坦白地說過:「現在純憑記憶來追寫,相信一定會發生很多的錯誤」。果然,就有人出了專書,批評我為「向壁虛構」,為「公然說謊」。我檢討了我所寫的前文,十九被指為虛構為說謊的,我卻都有所本。惟英國對滇緬公路的封鎖,確是已在汪氏離渝之後,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記憶上的錯誤。但我並不是在蓄意造謠,假如我要以此來為汪先生辯解的話,對如此一件大事,我又何至留下這樣一個漏洞,以供別人的吹求?但是,雖然沒有被別人指出,而我自己卻發現了不無有些無心之失,這冊的刊行,就是為了要自動更正前書中若干的疵謬。
其次,最初我自己不敢對此書有能夠完篇的信心。在以煮字療飢的處境下,文債山積,不暇週諮博訪,故每出於倉卒成章。更加以我當年微不足道的地位,十分狹陋的見聞,而又以「知之為知之」的態度,大體上所寫出的僅限於我個人親見親聞的一角。若干重要情節的遺漏,自屬難免,我也以此引為莫大的遺憾。在這年餘中,我不斷訪問了現猶羈旅在香港而又確信其當年曾對某一件事曾身親的舊侶,以窮其隱微曲折。無如朋好凋零,半已作古,即或猶健在人間的,亦以幾經世變,百感縈懷,對此陳跡,形同隔世。更有以「往事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偶然」的心情,不願再有所贅述。這一冊的續印,原是為了補漏,而一鱗片爪,仍然遠難滿足我所祈求的願望。
戰後十餘年,在我之前,國人中似還不曾有人寫過對這一幕往史較為完整的記述。不意拙著一經問世,拋磚引玉,竟爾風起雲湧,似以寫汪政權為一時的風尚。就我所能見到的,已不一而足,對我有批評的,更實繁有徒。當我一一誠心誠意地拜讀之後,我有些驚詫,也有些慨嘆。在我所見到的許多鉅著之中,有些人並不在想供給史料,也並且不能供給史料。他們都對汪政權是全無關係的人,有些當年又並不曾處身在淪陷的地區,現在也不想發掘真實的資料。他們只是摭拾一些不經之談,加上自己神奇的構想,以大造其空中的樓閣。而他們卻有著一個共通的原則,是先挾了一個成見,立意要把這一幕時代的悲劇,儘量醜化,儘量歪曲。好像不罵汪政府,就不足以顯出作者的忠貞;不多指出幾個「漢奸」,也就不足以顯得中華民族史上的「光榮」!
有些人寫的不僅是小說,而且簡直是神話,異於我所聞,異於我所見,自不足為怪。但竟有與我同姓同名的人,在書中出現。若說是我,那麼他所描繪的情節,連我夢也不曾做過;若說不是我,何以對這同名同姓的人,我竟會無緣識「荊」!
也有人想以栽贓的手法,指主也和者即為漢奸,而主和的也僅為汪氏。不料他所剽竊得來的資料,處處顯得當年主和者卻另有其人,弄巧成拙,我只有憐惜他處境的艱難。
更有人指我前書中所寫,可信者不足一百字,其人且自命為「史家」,而居然一筆抹煞,乃有此像是苛論的妙論,我鄙薄他這無知的武斷。至於有人說:凡是參加過汪政權的人,都在可殺之列,我又代扼腕於他們的未能得居高位,得以誅盡異己!
真是夠熱鬧的!引來了各式各樣的「珠玉」,實非我始料之所及也!
我一直留心著有關這一幕的記載,有些他山之石,確足用為攻錯。在日本出版的書籍,與報刊上有些國人的著作中,也常常發現我所不克知與不獲知而認為可信的資料,不辭抄襲,標明出處,盡力搜羅,雜之本冊,以補我書之不足。
這一段近史,我前後難已寫了六十萬言,定知遺缺者尚多,而錯誤也定不在少,自己於校閱中,感到因初稿於匆忙中陸續寫成,太多辭意重複,層次凌亂之處,更安得以餘年重加整理呢?甚願讀者諸君的不吝指正,所有一切善意的批評,我自將樂於承教。
西元一九六四年元旦    著者金雄白寫於香港旅次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