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世界名著作品集7:牛虻【全新譯校】
世界名著作品集7:牛虻【全新譯校】

※譯者序:
伏尼契(一八六四—一九六○)出生在愛爾蘭科市,主要是以小說《牛虻》而知名。該小說自一八九七年出版以來,在疆域廣闊的俄國受到熱捧之後,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許多譯者也以不同的翻譯風格和表述形式出版了多個版本,牛虻為民族解放而獻身的的大無畏氣概和傳奇的人生故事深受廣大青年的喜愛,並影響了幾代人。
《牛虻》以十九世紀三四○年代義大利人民反對奧地利殖民統治的鬥爭為背景,以愛國志士牛虻的命運、遭遇和結局為線索,熱情歌頌了義大利人民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所做的英勇鬥爭。牛虻鋼鐵般的意志、視死如歸的精神、嫉惡如仇的品格,激勵和鼓舞了一大批年輕人。
牛虻原名亞瑟,出身於義大利的一個英裔富商家庭。他從小受到家人的歧視和排擠,在苦悶和憂傷中度過了童年,身邊能給他安慰和關懷的,只有神父蒙泰尼里和青梅竹馬的瓊瑪。
當時的義大利正遭受奧地利的殖民統治,青年義大利黨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思想和行動吸引著當時的熱血青年,亞瑟決心獻身於這項事業。在一次秘密集會上,亞瑟邂逅了童年時的玩伴瓊瑪,並悄悄愛上了她。
一次,亞瑟向新任神父懺悔時,說出了秘密革命組織的名稱和自己實施革命行動的事實。新任神父隨即告密,致使亞瑟和一批同志被捕。當他從獄吏口中得知是新任神父出賣了他時,心靈受到極大的刺激和打擊,對偽善的宗教產生了懷疑。前來迎接他出獄的瓊瑪誤以為是亞瑟出賣了同志,打了他一個耳光後憤然離去。
屋漏偏逢連夜雨。傷心欲絕的亞瑟剛回到家,一心想將他趕出家門的嫂子告訴他一個隱藏已久的秘密:亞瑟是蒙泰尼里的私生子!這個消息猶如晴天霹靂,擊碎了亞瑟對人世、對宗教的所有美好憧憬,他砸碎了家裡的神像,留下了一份遺書,偽裝了投海自盡的假象,最後偷渡去了南美洲。
在南美洲,他漂泊流浪,度過了十三年煉獄般的生活。當他再次踏上義大利的土地時,他已經變成一個堅強、冷酷、老練的以「牛虻」為筆名的革命黨先鋒了,他用犀利的語言和筆墨為武器,繼續與反動勢力鬥爭著。
十三年的流浪生活讓亞瑟的相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以至於連蒙泰尼里和瓊瑪都認不出他來了,然而他精神上的變化更為巨大。回到義大利後,牛虻成了反對教會最激烈的人。他對以蒙泰尼里為代表的教會勢力進行了猛烈地抨擊和不妥協地鬥爭,力圖喚醒對教會心存幻想的人們。當再一次與瓊瑪相遇後,瓊瑪被牛虻的鬥志和堅強吸引,並從牛虻的身上隱約感覺到昔日戀人亞瑟的影子。
當年,瓊瑪在看到亞瑟遺書時深受打擊,認為是自己害了亞瑟,所以一直不能原諒自己。現在,她渴望證實牛虻就是亞瑟,並一次次地進行試探,但牛虻始終不能擺脫過去的痛苦和打擊,一直不願開口承認自己就是當年的亞瑟,但內心深處對瓊瑪的愛卻絲毫沒有改變。
牛虻不只以辛辣的語言和尖刻的文章攻擊敵人,他還積極為起義做準備。他組織戰友到山區偷運軍火,途中被暗探和騎警包圍。亞瑟開槍射擊掩護戰友撤退,蒙泰尼里的突然出現徹底改變了牛虻的生命軌跡。要麼開槍殺死親生父親自己脫險逃生,要麼束手就擒,牛虻選擇了後者,扔掉了手中的槍。
牛虻的戰友們設法營救他,但身負重傷的牛虻暈倒在越獄途中,使營救行動功虧一簣。在監獄中,當蒙泰尼里試圖勸說牛虻放棄革命時,牛虻揭露了他的偽善,並譴責他當年的卑劣行為。蒙泰尼里終於認出眼前的人正是自己的兒子。當牛虻要蒙泰尼里在兒子和上帝之間做出選擇時,蒙泰尼里選擇了上帝。
牛虻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獄警,他自願幫牛虻帶信給瓊瑪。在信中,牛虻承認自己就是亞瑟,並向她表達了始終不渝的愛。至此,瓊瑪才豁然明白:牛虻就是她曾經愛過而又冤枉過的亞瑟,這讓瓊瑪悲慟欲絕。
蒙泰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決書上簽了字,判處槍決牛虻。刑場上,牛虻親自指揮顫抖的劊子手們對自己開槍,慷慨就義,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仍然是一個勝利者。
牛虻慷慨赴死後,喪子之痛和無盡的悔恨折磨著蒙泰尼里的身體和靈魂,他最後在極度的痛苦中死去。
《牛虻》不僅是一部動人心魄的革命書籍,又是一部高雅純粹的文學名著。書中波瀾起伏、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和對人性、人情的深刻描寫,感染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它所體現出的對於革命理想的激情,它所引起的心靈震撼和共鳴,使得我每次翻閱、每次欣賞都心潮澎湃,尤其是牛虻臨刑前給瓊瑪的信,讓無數人止不住熱淚盈眶。作為此書的譯者,我願意陪伴您一起感受牛虻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和大義凜然,更願意陪伴您感受牛虻對瓊瑪刻骨銘心的愛和對純真愛情的執著嚮往!
生命已逝,但牛虻精神永存!
曹玉麟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