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一花一世界:佛學典故中的十六堂人生成功課
一花一世界:佛學典故中的十六堂人生成功課

1.佛家認為,真誠地助人一臂之力,能夠為自己存下一份善果。
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基本條件。
佛教大師說,其實佛教並不提倡吃苦,即以修行而言,認為樂行太過熱哄哄,苦行太過冷冰冰,所以在苦樂之間,佛教宣導中道。當樂的時候要節制,不能樂極生悲;當苦的時候要直面苦難,百折不撓,沖過“苦關”,前途自然“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個人的成就常常都是從血汗、辛苦、委屈、忍耐、受苦中點滴累積而成的,正如松柏必須受得了霜寒,才能長青;寒梅必須經得起冰雪,才能吐露芬芳!
所謂“偉大”,正是無數辛苦和努力換來的讚美詞。
留點分寸,留點餘地

2.世事如浮雲,瞬息萬變。不過,世事更替並非無章可循,而是窮極則反,循環往復。
君子好名,小人愛利,人一旦為名利驅使,便往往身不由己,只知進,不知退。無論是人生還是職場,不懂得適可而止、見好便收,無疑是臨淵縱馬,自尋絕路。
沒有人能一直春風得意下去,人生最風光、最美妙的時光往往也是最短暫的。“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懂得見好就收的人才能成為最大的贏家。
比如說,與人相交,不論是同性知己還是異性朋友,都要有適可而止的心態。君子之交淡如水,既可避免勢盡人疏、利盡人散的結局,也能讓友誼在平淡中見真情。要知道,越是形影不離的朋友越容易反目成仇。因此,古人告誡說:“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即使是恩愛夫妻,經過天長日久的耳鬢廝磨,也會有情愛衰退的一天,更何況人生之事,大多不像夫妻之間那樣親密簡單。
“水滿則盈”、“過猶不及”更是告訴我們,哪怕自己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東西,最好也留點分寸,留點餘地,以防萬一,而不至於在不測情形出現時,沒有任何迴旋的餘地。
古人雲:“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3.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子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選擇了活魚,另一個人則選擇魚竿。之後,他們便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用乾柴搭起篝火,把魚烤好以後,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便將烤好的魚吃了個精光。可是他吃光魚肉之後無以為繼,不久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得到魚竿的人則提著魚竿朝海邊走去。忍饑挨餓地走了幾天,當他終於看到遠方蔚藍的大海時,身上最後一點力氣也用盡了,最後只能倒在魚竿旁,帶著無盡的遺憾離開人間。
後來,又有兩個饑餓的人,同樣得到了一根魚竿和一簍魚。他們沒有像前兩個人那樣各奔東西,而是決定共同去尋找大海。
他們兩個帶著魚和魚竿踏上旅程。在路上,他們每次只烤一條魚以維持生命,經過一番艱苦終於來到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生活。幾年後,他們蓋起自己的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子女,還有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一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只有與人合作,才能提高辦事效率,做到收益最大化。不要只知埋頭做事,抬起頭來,你會找到更好、更有效率的辦事方法。
一個哲人曾說過這麼一段話:你手上有一個蘋果,我手上也有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交換後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能力,我也有一種能力,兩種能力交換後,每人擁有的就不再是一種能力了。可見,合作能夠產生奇效,達到最好的效果。

 
 

1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