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心念對了,人生就對了
心念對了,人生就對了

接納苦難,與快樂交織並行

雖則聖賢別有真樂,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許多憂苦,自加迷棄。雖在憂苦迷棄之中,而此樂又未嘗不存,但一念開朗,反身而誠,則即此而在矣。
——王陽明《傳習錄》

王陽明說:「聖賢們雖然另有真正的快樂,然而這種快樂也是一般人共有的,只是一般人不知道這樣快樂,反而給自己找來許多憂愁苦悶,丟棄了真正的快樂。雖然在憂苦迷茫中丟棄了快樂,但真正的快樂並非就不存在了,只需念頭明朗,在自己身上尋找,便能真正感覺到快樂。」由此可見,人人自身都有快樂。
生活中有苦有樂。生活的波浪在高峰時,人即顯得快樂;在低谷時,人便顯得痛苦。而波浪永遠都是忽高忽低,沒有永恆的上揚,也沒有永恆的傾瀉,所以人生是痛苦與快樂交織並行,二者相伴相生,既矛盾又聯繫。所謂「沒有痛苦也就無所謂快樂」,如果我們將痛苦與快樂看成絕對的對立從而加以逃避,那麼,我們不僅不能得到快樂,反而會變得更加痛苦,而我們之所以見苦畏懼,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正確的苦樂觀。

王陽明廿八歲舉進士,之後擔任過刑部主事、兵部主事。正當他要為朝廷出力的時候,政治劫難卻降臨到他頭上。正德元年,因營救南京科道戴銑等人,他得罪了宦官劉瑾,因受其所害,第二年被貶謫到龍場驛任驛丞。在赴任的路上,劉瑾又派人跟蹤追殺。他僥倖逃過一死,之後又乘坐一隻商船去舟山,不料遭遇颶風,船漂流至福建的武夷山。王陽明本想隱居武夷山,卻又擔心劉瑾找父親的麻煩,於是他到南京探望父親之後,便輾轉到達龍場。
當時的龍場是深山荊棘叢生,毒蛇猛獸出沒,蠱毒瘴氣相侵,苗彝雜居,屬水西安宣慰轄地。王陽明初到龍場,人地生疏,就用柴草搭了一個窩棚居住。不久他的書童在離龍場不遠的東面三里遠的龍岡山上發現了一個山洞,他們很是欣喜,即搬進洞裏居住,這便是今天聞名中外的陽明洞。
陽明先生到達龍場後,錢糧困逼,常處於絕糧挨餓的狀態,兩個隨來書童很是難受,先生便帶著他們在附近開了幾畝耕地種植莊稼,解決了吃飯問題。龍場南面一裏路,有一個平地曠野中隆起的一座石岩下的小洞,可容納數十人,陽明先生見了此洞很是滿意,便進入此洞「穴山麓之窩而讀《易》其間」,這便是玩易窩了。
陽明先生起初在山洞講學,當地百姓見洞內陰暗潮濕,便在洞上山頂修造房屋,房屋修成後,命名為「龍岡書院」,成為當時全國著名的書院之一。
陽明先生在龍場兩年,貴州提學副使席書聘請他到貴陽文明書院作主講師,他在講學中,對所講「知行合一」學說甚重。他深悟《易經》「精粗一,內外合」的要義,將古人《支離決裂》的知行觀統一起來,提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行的本體是同一的。強調「言行一致」,「篤實躬行」。與朱熹「吾理吾心終判為二」,「知在行先」,言行不一,流於空談之論分庭抗禮,成為明代儒家理學一大宗派。

身處逆境固然讓人痛苦,卻更能磨礪人的意志,使一個人由脆弱變得堅強,變得有韌性。王陽明經歷了磨難,心性比以前更加堅強。他開始瞭解群眾疾苦,為生民立命,在艱苦的環境中成長,最終構建了心學理論的大廈。
從長遠看來,痛苦其實是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正如人們常說的:「沒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哈密瓜比蜜還要甜,人們吃在嘴裏、樂在心上;苦巴豆比難吃的中藥還要苦。然而,種瓜的老人告訴我們:哈密瓜在下秧前,先要在地底下埋上半兩苦巴豆,瓜秧才能茁壯成長,結出蜜一樣的果實來。
人們又說「不經風霜苦,哪得臘梅香」,成功的快樂正是經歷艱苦奮鬥後產生的。吃得苦中苦,方能得成果。古人「頭懸樑,錐刺股」,苦則苦矣,但他們下苦功實現上進之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以苦為樂,苦中求樂,其樂無窮。
做一件艱苦的事,我們不能埋怨。一旦有了成功的希望,有了奮鬥的目標,知道苦盡甘來的道理,艱苦前行的人,才不會懈怠,不憚迎接成功的苦痛。
的確,人生的悲苦從來都是無法逃避的。多苦少樂是人生的必然。
有這樣一個關於「苦」的古老故事:

有一群弟子去朝聖。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
弟子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晚餐的時候,師父吃了一口,然後語重心長地說:奇怪呀!泡過這麼多聖水,進過這麼多聖殿,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弟子聽了,立刻開悟了。

苦瓜的本質是苦的,不會因聖水聖殿而改變;人生是苦的,修行是苦的,由情愛產生的生命本質也是苦的,這一點即使聖人也不可能改變,何況是凡夫俗子!看過著名油畫大師梵谷故居的人都知道,那裏只有裂開的木床和破舊的皮鞋。梵谷一生潦倒困苦,沒有娶妻,但也許正是生活上的困窘,使他在藝術上有頗高的造詣,使他成為大師中的大師,使他的作品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對待人生與修行也是這樣的,時時準備受苦,不是期待苦瓜變甜,而是真正認識那苦的滋味,這才是智慧的態度。苦瓜本來就是苦瓜,是連根都苦的。這是一個苦瓜的實相、真相。變甜只是我們虛幻的期待而已,唯有真正面對事物的真相,我們才能從中解脫。
當我們接納苦,把苦看作人生的必然歷程時,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同樣,接受樂,把樂當作生命的歷程,樂也不再僅僅是世俗的「樂」。當眾生真的能接納所有苦樂時,先前的苦樂「標準」立刻土崩瓦解,根本不再有苦與樂的分別,生命的波瀾盛宴就此展開,大自在境界即在眼前。

1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