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套)書:大時代的交錯—上海1949上/下(共二冊)
(套)書:大時代的交錯—上海1949上/下(共二冊)

 

一九四九年元旦。清晨,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的上空被薄薄的陰霾籠罩,卻無雪意。外灘江海關大樓的鐘聲每隔半個時辰就隆隆響起,緩緩的節奏已經拖過了半個世紀,而在半個世紀之前,代替這沉悶悶鐘聲的是一個古老的報時球。
  上海簡稱「滬」,又稱「申」。據說這一帶在戰國時期是楚國宰相春申君黃歇的封邑,相傳黃浦江是他所開鑿,故稱黃歇浦,又叫春申江,而黃浦江真正成為重要水道卻是元代以後的事。因此黃浦、春申的傳說只是寄託了世人對一位古代賢明政治家的崇敬。一千年前,這座遠東最大的都市還浸沒在一片汪洋之中。隨著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的擴展,有了最初平沙落雁的漁村,又漸漸成為船舶雲集的商埠。明代,這裡築起了一座城。它真正成為東方大都市的歷史是在門戶開放的鴉片戰爭之後。
  短短一百年的時間,上海已經有了相當濃郁的西方色彩,尤其是在外灘一帶。百老匯大廈。沙遜大廈。匯豐銀行大樓。英國領事館。一幢幢盎格魯撒克遜與新希臘式華麗貴族風格相容匯的古老建築物,沿蜿蜒的黃浦江傲然矗立。拱形的外白渡橋巨大的鋼鐵樑架下,凝重渾厚的黃浦江水與青灰色的蘇州河水緩緩匯合,又緩緩地折向東去。

天剛濛濛亮的時候,南京路以南、福州路以北那條長約二百米左右、舊稱「望平街」的小馬路上,已經有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這條街是上海赫赫有名的報業發源地。上海歷史最久、影響最大的《申報》、《新聞報》在這裡起家;《時報》、《神州日報》、《民立報》、《民國日報》、《時事新報》、《商報》、《亞細亞報》等曾在這裡駐足。報販子在這裡辦起「派報行」幾乎壟斷了所有報紙的發行。 

報販子們一個個盤腿就地而坐,雙膝間攤放著數百數千份的新報紙;在他們周圍,是數十數百個十歲大小的報童。報童們背著長至膝蓋的布包,長長的帶子圈在細細的脖子前。每天清晨,當報販子還沒到時,他們分別縮在燒餅油條店的櫃檯下,或著捲縮在尚未打開火頭的前一日封住的煤爐旁,披著麻袋,外表呆呆木木小老頭似的。只等報販子一到,他們便像從平地下鑽出來一樣,奔向各自的報攤。一雙雙小手在人群中揮動,一張張染滿污泥的臉孔閃著機靈,一聲聲尖尖脆脆小鳥般稚嫩的童音泛起:「爺爺叔叔,今朝有啥新聞?」他們不識字。於是,便有報販子吆喝:「小鬼(讀巨音)頭,都聽牢,今朝格新聞是……」
  元旦清晨,在刺骨的朔風中,外灘一帶繁華街道早早就傳來報童清脆的喊叫聲。
「賣報,賣報,三十八年元旦特大新聞!」
「中央報,中央報,蔣總統發表新年文告!」
 「大公報,大公報,政府呼籲,和談有望!」
 「老申報,老申報,和談關鍵係於共黨!」
 「新聞報,新聞報……」

 「看報,看報……」
 報童們的聲聲叫喊從各家報館迅速波散開去,頃刻傳遍全城。

1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