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上)【珍藏限量紀念版】
※【導讀推薦】《大人物》的敘事魅力:明暗雙線,畫龍點睛
知名文學評論家 竺金藏
古龍的《大人物》出版於一九七一年,屬於他整個創作歷程中的中期作品。《大人物》雖然並非古龍的代表作,但確實是一部上乘之作。
古龍的武俠小說創作進入中期以後(以《武林外史》為標誌),開始了力圖突破傳統武俠小說創作窠臼,在內容和形式諸方面另闢蹊徑的時期。古龍在他的一些作品的序中曾指出:武俠小說不應該再寫神和魔頭,應該寫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武俠小說的主角應該具有人的優、缺點,更應該具有人的感情。人性是小說中不可或缺的,人性並不僅是憤怒、仇恨、悲哀、恐懼,其中還包括愛和友情、慷慨與俠義、幽默與同情。武俠小說雖然寫的是古代的事,但未嘗不可注入作者的新念。此外,他還主張應重視製造事件衝突,營造肅殺氛圍,以此強化、烘托動作描寫的衝擊力,而不是一味渲染血和暴力的刺激效力。依照作家的這些創作理念,考察其創作實踐,不難發現《大人物》正是貫穿了作家理論主張的一部探索性作品。
整部小說暗喻女性的成長
古龍的小說往往淡化歷史背景,不注重對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作現代思考或文學闡釋;他注重的是在作品中折射現實生活中各種人物的生存狀態,從而抒寫他自己的人生思考。《大人物》故事的時代背景極其模糊,僅從其中「世襲鎮遠侯」的爵位和「大名府」地名,根本無法準確判斷故事發生的朝代。《大人物》凝聚筆墨,敘寫癡情少女為了愛情勇闖江湖、歷經風險,在生活的磨難中,真正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整部小說是暗喻人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艱難歷程的一種文學象徵。因此,故事發生的時代並不重要──朝代更迭,社會變遷,但人生的過程卻總是相似的。
古龍通過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通過演敘不同人物形象之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表達了他對人生與人性的深入思考。
首先,圍繞著女主人公田思思的江湖冒險經歷和情感發展過程,作家細膩入微地抉剔其心理狀態,勾勒其思想嬗變軌跡;其間,既有大小姐所特有的情感和心理,也有青春女性成長過程中所共有的心態和問題。田思思的思想和情感變化,隨著她的涉險江湖,經歷了三個階段:春情萌動階段;思想覺醒階段;愛情成熟階段。這三個階段既是田思思的獨特情感歷程,又是作家對人生,特別是女性感情生活與思想變化的一種逼真類比。
田思思出走江湖的初始動因,是她堅定地要嫁給聞名江湖的幾位大英雄之一,特別是其愛慕已久的大俠秦歌。傾慕英雄,追求愛情夢幻中的偶像,這是青春女性所共有的心態;但作為中國古代大家閨秀的田思思,能夠衝破禮法的束縛,女扮男裝,不顧一切地追求夢中情郎,這就不僅僅是「癡情」二字所能全部說明問題的,這還是她獨特的大小姐的性格使然。田思思的思想情感不同於一般的懷春少女,她具有當時一般少女所缺乏的敢做敢當的勇氣。這就是她敢於獨闖江湖的基本原因。
當田思思像金絲雀一樣飛出禮法與習俗編織的「鳥籠」時,生活的博大和多彩使她眼界頓開,「一個人若總是待在後花園裡,看雲來雲去,花開花落,她縱然有最好的享受,但和一隻被養在籠子裡的金絲雀又有什麼分別呢?」(第三章〈金絲雀和一群貓〉)這種看似平淡無奇的生活感受,實際上具有一種跨越時空的思想穿透力:「花園裡被養在籠中的金絲雀」,這正是對千百年來像田思思這樣生活優裕、安逸,卻又平淡、狹隘的大家閨秀們生存狀態的形象描摹,而這樣的「金絲雀」,在《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等大量的古代通俗文藝作品中,確是屢見不鮮。從更深層的含義來理解她的這種感受,又未嘗不可以看作是對現代社會中醉心於安逸享樂、不思獨立進取的女性的一種警示。田思思的這種思想意識,是她歷經生活磨難而百折不撓的精神支柱;同時,也正是古龍對女性應該如何生存的深邃思考。
英雄崇拜與英雄解構
田思思幾經周折,屢經風險,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聲震江湖的紅絲巾──這是所有江湖少女愛情夢幻中最高偶像的標識。但當田思思得以在現實生活中近距離凝視這紅絲巾時,才發現它並不總是似旗幟般威武地飄揚,它也有似髒抹布般蜷曲在骯髒的陰溝旁的時候。田思思沒有想到她心目中的大人物秦歌是酒鬼、賭鬼,而且內心十分寂寞、淒苦;她更沒有想到,她厭惡的「豬八戒」、大頭鬼楊凡,在她對秦歌真正瞭解之際,卻時時刻刻縈繞在心頭。──田思思的愛情夢幻覺醒了。田思思愛情夢幻的覺醒,寄寓著作家的深沈思索:無論哪種英雄都是人,不是神,甚至即使是神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的;時勢造英雄,英雄也為盛名所困;人們崇拜英雄,也利用英雄;英雄在人們的讚譽中揚名,也在充滿光環的傳奇故事裡倍感寂寞;英雄在少不更事的女孩的愛情夢幻中成為偶像,但在成熟的女性眼中,他也許並不可愛。田思思在思想覺醒之際,雖然認為秦歌確是大英雄,但只願做他的好朋友,而不願再嫁給他──這是她情感歷程的重大轉折。
田思思最終決定嫁給貌不驚人的「大頭鬼」楊凡,標誌著她的愛情觀念的成熟。楊凡因貌不出眾、江湖無名而遭田思思鄙視,雖然她和他的婚事已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且他在危難時刻拯一再救過田小姐,但他與她的關係總是顯得若即若離,兩人相處時,他也是淡然無味,似乎缺乏熱情。然而,田思思卻總是在最寂寞的時候想起楊凡,在最惆悵的時候想起楊凡,在最恐懼的時候想起楊凡,在最興奮的時候想起楊凡。在經歷了一系列生死攸關的重大事變之後,她終於看到了這位頭大體胖的「豬八戒」的英雄本色,她心中原本曖昧的感情,也終於清晰了:「因為我已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大人物,在我心裡,天下已沒有比他更偉大的大人物」。田思思的最終抉擇,也是作家人生思考的生動例證:「只有經過磨難的人,才會真正懂得生命的意義,才會真正長大。」(三四章〈大人物〉)
的確,真正成熟的女性才會找到真正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不一定擁有顯赫的聲名。
其次,圍繞著男主人公楊凡和秦歌的英雄故事,以及各自與女主人公的感情關聯,古龍真實地呈現出英雄的內心世界,描寫了英雄性格中的亮點和缺陷,從而表達了古龍有關人生價值取向的獨特見解:英雄與普通人、偉大與平凡之間並無不可逾越的鴻溝。
紅絲巾大俠秦歌,是古龍濃墨重彩描繪的江湖豪傑,他的紅絲巾即是英雄人格的象徵,他先後身中數百刀仍手刃歹徒的傳奇事蹟,更是令人欽佩不已。但同樣是這個江湖少女心目中的偶像的秦歌,嗜賭酗酒;賭輸可以為賭場做保鏢,酒醉可以倒臥陰溝邊過夜;賭興豪發,他可以漠視癡情少女的苦心求愛;夜靜更深,他又可以與不願再嫁給他的少女談論寂寞和痛苦。秦歌的形象,在小說中給人的深刻印象是醉酒的「思想者」。大頭鬼楊凡,是作家以白描技法精心刻畫的江湖英雄,他貌不出眾,語不驚人,心寬體胖,平凡寬厚;他的細眼睛又永遠是明亮的,沒有什麼隱秘看不清。但同樣是這個大頭鬼楊凡,卻也是吃喝嫖賭俱全;可他又是江湖正義組織「山流」的首領,在他的心中,又分明隱藏著對田思思的熾烈情感。楊凡的形象在小說中給人的深刻印象是神秘的「豬八戒」。秦歌的形象似火紅而透明,楊凡的形象似平凡而神秘。兩相對照,差異巨大,而二人又同是江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