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套)書:新大宋十八皇朝((全套共四冊)
(套)書:新大宋十八皇朝((全套共四冊)

〈前言〉
《新大宋十八皇朝》抒寫了從趙匡胤強勢立國到徽欽被俘失國,到宋高宗南渡,直到末代稚子皇帝被陸秀夫背負跳海的悲劇收場,其間有政治鬥爭,有宮闈秘史,也有忠臣冤死、權奸誤國的斑斑史蹟,令人低迴慨嘆。本書文筆清暢華瞻,敘事繁而不紊,乃是不可多得的講史佳構。

「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宋代詩人謝驛的這首七絕,雖是承襲柳永名詞「望海潮」的詞意,但卻點出了宋朝何以邊患不絕的原因。
趙匡胤因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而成為宋朝的開國雄主。但他雖出身於後周禁軍將領,也依循五代慣見的立國模式,登上了帝位,他與篡弒相尋的五代帝王,畢竟有基本性格與器識上的區別。他能夠嚴令子弟善待後周宗室,所以終宋朝之世,柴氏子孫的名位與福祉獲得庇蔭;他又能夠於軍事統一之後,曲意保全有功將領,以「杯酒釋兵權」的溫和方式,消除隱含的殺機,讓百戰功高的將領能與他共享富貴,以終天年,都說明了趙匡胤不失為收拾五代禍亂的最佳人物。所以,「千秋疑案陳橋驛,一著黃袍便罷兵」,其實不足以作為評估太祖功業的一個標準。

趙匡胤面對的是浩劫之後的神州大地,他雖然以加強中央集權、重訂朝廷體制的政治手腕,為宋代日後社會經濟的繁榮,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然而,積弱之後的中土,相對於崛起邊塞的西北遊牧民族而言,已經失去了漢唐時代的嚇阻力量。而緊榮所帶來的綺麗與溫柔,加上他唯恐重演前朝往事,一意採取「重文輕武」的政策,社會風尚以纖巧文弱為美,雖使有宋一代文風大盛,但欠缺足夠的武力為後盾,卻適足以招引邊塞強敵的入侵。期望有忠誠勇武的人物,捍衛江山,抵禦強敵,是當時民眾共同的心理趨向,所以,民俗文學中著名的楊家將故事,在宋朝軍民之間流傳極盛,其中部分情節,幾乎到了純屬虛構想像的程度,自有它的社會心理背景存在。

宋朝君主之中,只有身經百戰、創業開國的匡胤與光義兄弟,可以與雄踞大漠的契丹君王一較騎射功夫。但趙光義在「斧聲燭影」的疑案之後,繼位為帝,雖然仍繼承太祖遺志,攻滅北漢,統一中原,但已急於享受帝王的權威,對進而與援助北漢的遼國政權一決勝負,以及收復燕雲十六州,恢復唐時疆域,已經全無豪情壯志可言。到了宋真宗在遼國壓力之下,勉強御駕親征,總算將士奮勇,使他得以與遼主分庭抗禮,只須歲輸絹銀,便訂定了可以苟安良久的「澶淵之盟」,宋朝君臣似已喜出望外。自此之後,如楊業、楊延昭等抗遼有功的英勇將領,若不是屈死邊關,便是逐漸在當朝權力人物的心目中「淡出」了。
王安石變法圖強的計畫,在新舊黨爭之中,歸於幻滅。歐陽修、司馬光、蘇東坡等一連串中國文學史上光焰萬丈的天才人物,掩蓋不了北宋在長期積弱下,內部又滋生出來的變態腐化狀況。徽欽二帝時代,宋江等梁山好漢的出現,方臘等下層會社的起事,已經預示北宋王朝走入沒落階段。金人鐵蹄南下,猶如驟雨飆風,二帝被俘,開封淪陷,五國城的悲劇,對於耽溺宴安逸樂、不恤國脈民命的帝王,不啻是最尖銳而直接的教訓。然而,「空嗟覆鼎誤前朝,骨朽人間罵未銷」,自宋高宗以
降,南渡後的宋室,並未記取這個教訓。
雖然如此,在中國歷史上,宋朝還算是對天下臣民最有思義的朝代。所以,宋朝淪亡前後,有意規復宋室江山的民間義勇組織,也遠較其他朝代為多。在這些抗金或抗元志士的心目中,禮遇文人、寬待百姓的宋朝,仍是一段值得懷念的太平盛世,值得珍藏在記憶之中,正是:
「登彼太行,翠繞羊腸,杳靄流玉,悠悠花香。」


「五國風霜慘不支,崖山波濤浩無涯,當年國勢凌遲甚,爭怪諸賢唱攘夷?」王國維的詠史詩,對於南宋種種偏安逸樂的情事、主懦臣怯的表現,乃至苟延殘喘的演變,一概略而不論,獨獨著筆於崖山海域南宋亡國的最後一幕,可見在熟悉中國歷史的知識分子心目中,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等宋朝遺臣的孤忠志節,壯烈行徑,確是感人至深的一幕悲劇。
從南宋王朝的具體作為來看,其實不配擁有如此壯美絕倫、扣人心弦的結局。一代英雄岳飛屈死於風波亭之後,宋高宗在秦檜的策畫下,與金國訂立了形同賣國投降的「紹興和議」,根本放棄中原豪傑「還我河山」的血誓,而一意度其「直把杭州做汴州」的荒唐帝王生涯。從此之後,偏安江南的心態,普遍瀰漫於南宋王朝的君臣之間。
然而,賣國苟安的條約,只換得了不到二十年的和平。當金主完顏亮發出「萬里車書盡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的挑戰豪語,統率六十萬水陸大軍浩蕩東來,準備強渡長江,直薄臨安的時刻,能夠再創岳飛抗金奇蹟的人物,竟是久遭朝廷排擠和漠視的中級將領虞允文。采石磯之戰使完顏亮雄圖幻滅,甚至首領不保;也使南宋王朝轉危為安。然而,虞允文日後的投閒置散,悒鬱以歿,也明確畫定了南宋政治上永無進取意志的偏安格局。
當成吉思汗崛起漠北、雄霸塞外之時,南宋朝廷猶只知慶幸於金國遭逢勁敵,而渾不知曠古所無的歷史風暴,已在迅速醞釀之中。宋理宗決定聯合蒙古夾擊金國,並不是真有趁機匡復北方、湔雪國恥的雄心,而是受迫於民間忠義之士的呼籲。然而,本無戰鬥意志的朝廷軍隊,在聯元擊金的過程中,卻為志在橫掃六合的蒙古諸將覷盡虛實,所以,歌功頌德的大臣猶在向宋理宗遍進諛詞之時,蒙古鐵騎便已壓境而來。
每到國家遭逢外敵欺凌的關鍵時期,中國民間自發性的抗敵行動,便勃然而興。已在歐亞兩洲滅國無數,所向無敵的蒙古大軍,竟然圍攻襄陽十餘年,而猶不能越雷池一步,大汗蒙哥甚至因督戰而殞歿於四川合州的攻城之戰,可見南宋軍民並不是沒有捍衛家國的決心與能力。然而,從秦檜、韓侂冑,到史彌遠、賈似道,南宋朝廷始終為私心自用的權奸所操縱把持,抗元軍民的愛國鮮血,終於還是阻擋不了山河破碎的命運。
曾經縱情聲色、不問世事的文天祥,當山河破碎的關頭,卻奮然躍起,大節凜然,為南宋王朝寫下了無比英勇和壯烈的最後篇章。幾次面臨尊榮富貴與立即死亡之間的選擇,文天祥在「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的深刻反省下,都表現了令敵人與漢奸同感赧然的堅毅意志。一篇「正氣歌」,寫盡了文天祥皎若明月的高潔志節,也寫盡了中華兒女不屈不撓的愛國情操。
於是,在文天祥的精神感召下,張世傑、陸秀夫,以及無數布衣青衿的民間英豪,在蒙古鐵騎之前奮起抗爭,直到崖山兵敗、全體殉國為止。從此,中國陷入到另一個黑暗時代,正是:
「大風捲水,林木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來。」

一個個的文明興起,
一個個的文明沒落,
花閉花謝,燕去燕來,
澎湃的潮汐淘盡了古今的豪傑,
人類的故事是否亙古不變?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