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明明白白學易經:周易解謎
明明白白學易經:周易解謎

2009年,是我的人生中一個重要的時間點。這一年因緣際遇,我離開了曾經生活了二十四年的異鄉南京,回到故鄉,進入了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文學傳媒學院任教,並且擔任了國學經典《周易》的教學任務。
說起來慚愧,我早在八十年代就開始學習《周易》,與《周易》結緣雖早,潛心研究數年之後,也自覺頗有一己之得,但一直並沒有起心發願要寫一本解讀《周易》的書。原因很多,主要是自己深知,那是一件極為艱巨浩大的工程,勞心勞神不說,時間上也會是極大的投入。而那時年輕的我,更多興趣在文學創作上。
倒是在九十年代,我寫作了兩部介紹《黃帝內經》運氣推算知識的普及小書,其中一本後來還在臺灣出了繁體版本。寫《黃帝內經》運氣推算,作為對我早年迷戀於東方神秘主義文化的一個總結和交待。
我在《黃帝內經與運氣推算》一書的前言寫道:
「實際上,後來發展得豐富成熟的中國古代算命術,具兩大理論支柱,一是八卦,一是陰陽五行。而代表八卦的經典著作為《易經》,代表陰陽五行學說的經典著作是《黃帝內經》」。
「精通中國古代算命術的人,都知道如果學習了《易經》和《黃帝內經》,那麼再學算命術,許多深奧難解之處,就會變得淺顯明白,一目之然了」。
而我在《實用運氣推算·運氣要訣詳解》一書的前言則寫道:
「《運氣要訣》是由清代御醫吳謙等人,根據《黃帝內經-素問》的內容編輯而成,是關於中國傳統運氣學說的簡明讀本,具有易記易誦的特點」。
「知八卦而不知運氣,猶如有兩腳之人卻只用獨腳行走,將去亦不遠」。
歲月流逝,風景轉移,幾乎就在2009年我在錦江學院擔任國學經典《周易》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我決定要寫這本《周易》解讀的書。我覺得條件成熟,時機正當,一是將我多年學習研究《周易》的心得與同好者分享,二是教學相長,更好地為同學們提供學習的便利參考資料。
當我面臨為學生介紹較為合適的《周易》解讀的讀本的時候,我實在是感到猶豫和困惑。按照我自己對解讀的理解,我覺得圖書市場上絕大多數《周易》解讀的讀本,並不是很適合像大學生這樣的初學者學習。關於這一點,我在後文的導讀文字,有更為為詳細的說明,讀者可以自行明辨。
對於《周易》一書的解讀,我最為反對的一個觀點,就是如很多現代學者所認為的《周易》其經文文辭彼此是沒有內在的邏輯關係。這樣的觀點認為,「就《周易》全書的情況看,大部分內容仍屬於筮辭的堆砌,多數卦的卦爻辭之間缺乏甚至沒有邏輯的聯繫」(朱伯崑著《易學哲學史》第一卷第10頁)。這樣的觀點,在當今《周易》解讀書籍中佔據主導性的地位,我覺得這也正是真正問題癥結的所在。
我認為《周易》一書經文文辭的寫作或是編篡,理所當然是具有某種內在數理邏輯結構和形象思維方式。
我對於《周易》的理解,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我以為《周易》一書六十四卦卦辭爻辭,就如同用象徵主義原則寫作的六十四首詩歌文本。
《周易》一書經文文辭的寫作或是編篡者,首先是「觀象繫辭」。他首先是面對《周易》六十四卦各種不同的卦形爻狀,細細體味觀察,根據某種內在建立的數理邏輯結構原則,然後再是用象徵主義原則系撰出卦辭爻辭來。
所以,《周易》六十四卦卦辭爻辭,一定是與六十四卦卦爻圖像有著某種對應的關係。這種對應關係,並不是一一對應,彼此不是充分必要條件,只是必要條件,即是說,有此卦爻辭,一定是因為有此卦象爻象的存在。
歷史上所謂三易,《連山》、《歸藏》、《周易》,都是應該這樣,以某種內在建立的數理邏輯結構原則,然後再是用象徵主義原則系撰出卦辭爻辭來(雖然《連山》、《歸藏》都已經失傳,我們並不能確認它們是否有類似《周易》的辭爻辭)。
這樣的「觀象繫辭」象徵主義原則係撰寫作方法,於情於理都是容易被我們理解和接受的。
如果讀者你自己有足夠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能力,其實你也可以這樣寫作一部你自己的易經。
事實上古代文人做這種事情的大有人在。
明末清初的張潮(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文人),就寫過一則小品《貧卦》。他是將大過卦(澤風大過,初、上分別是陰爻,中間四爻全是陽爻)重新「觀象繫辭」,對大過卦圖像拆解為「分貝為貧」, 「分上貝下,下八為初陰,中目為四陽,上分為上陰」(大過卦初爻為陰爻,陰爻兩斷即「下八為初陰」;上爻為陰爻,陰爻兩斷即「上分為上陰」。大過卦上卦兌,上面一陰爻兩斷,下面兩陽爻兩連,形狀恰像分字;下卦巽上面兩陽爻兩連,下面一陰爻兩斷,形狀恰像貝字),寫出卦辭:「貧,無咎,利君子貞,不利有攸往」,然後將每一爻也寫出爻辭。此小品《貧卦》才情詭異,錦繡文思,堪稱一絕。
類似的例子當然還有。如與張潮同時的尤侗作負卦,(見張潮編篡的《檀幾叢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版)。
將《周易》一書六十四卦卦辭爻辭看成用象徵主義原則寫作的六十四首詩歌文本,其實也有另外的學者認識到這一問題,雖然認識的程度和角度有所不同。
我曾經看到這樣的說法(見《略說周易和詩經的關係》,原載《華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64年1期,轉引自夏傳才著《思無邪齋詩經論稿》,學苑出版社2000年9月版),歷史學家李平心先生認為:《周易》一書是戰國時代的一位作者所撰寫,其卦爻辭是「採用《詩經》的語句,模仿《詩經》的諧隱」,所以,「從內容和文體來看,《周易》襲用和模仿《詩經》」。
《周易》一書是戰國時代所撰出,這樣的論點現在幾乎已經是不攻自破,我們用不著去深究,但李平心先生能夠看出《周易》卦爻辭與《詩經》的諧隱(象徵主義的思維方式)有某種相類,還是有所見地。
話說回來,易經「觀象繫辭」這個觀點和原則,絕非我自己的發明,這只是最早、最合於情理的原初解讀《周易》的理論體系。而因為歷史的原因,這樣解讀《周易》的方法被忽略甚至幾近失傳。
根據我多年學習研究《周易》的經驗,對於初學者學習《周易》來說,回歸到傳統的解讀《周易》的理論體系,其實是最為方便、有效、易於理解的學習方式。這才可以使初學者不會糾結和迷惑,才能知其然而又能知其所以然,才能學習得形象、生動、鮮活,才能感受到學習《周易》的樂趣,「玩索而有得」。
本書對《周易》的解讀是用孔子「以象解易」最本源而又是幾乎已經失傳的理論寫作,這樣的不合潮流的解易方式可能有點另類,但本書正本清源,如果讀者認真理解,這樣解釋《周易》對於讀者是最易明白而可以理解的。此種解易方式目前很難得有人使用,絕不敢臆說臆造,所有觀點都是言之有據,參考使用大量第一手古籍資料,有所根本,並且大量第一手古資料,掃除義理解易多年累積的「隔」的流弊。
本書雖然深有米珠之愧,但我也不能妄自菲薄。我相信呈現給讀者的,是篤實敦厚的材料和內容,尤其適合初學者以正途入門。
是為序。

 

1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