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八年抗戰中的國民黨軍隊
八年抗戰中的國民黨軍隊

第一章  國民黨軍隊奮起抗擊日寇

一、平津保衛戰,犧牲兩員大將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夜,日軍以搜尋失蹤士兵為由,向北平西南部的盧溝橋發動進攻,駐守盧溝橋的二十九軍奮起抗戰,捍衛我國土、國威,揭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爭取獨立解放的序幕。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中國的東北地區,並組建了偽「滿洲國」,以後又向察綏滲透。一九三五年開始,日本又向我華北地區伸出了魔爪,中華民族面臨著新的嚴重的民族危機。
一九三七年二月二十日,日本外務省制訂《第三次處理華北問題綱要》,聲言要「對南京政權採取措施」。四月中旬,又召開外務、大藏、陸軍、海軍四相會議,陰謀侵佔中國華北。六月,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揚言:「以對蘇作戰的軍事觀點來判斷中國目前的形勢,如我們武力許可,則應首先對南京政府加以一擊。」
一九三七年夏天,駐屯華北的日軍不斷地向負責華北防務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尋釁滋事,一時間華北劍拔弩張,戰爭的烏雲瀰漫了華北的上空。六月三十日,滿鐵總裁松岡洋石派駐北平的一個特務曾對人說:「一個星期以內,如果不發生什麼重大事件,就把我的腦袋給您。」七月一日,同盟社記者在天津向華北駐屯軍參謀長橋本群表示:近期內北平將會發生非同尋常的事態。此時的東京,傳言四起,「七夕的晚上,華北將重演柳條湖一樣的事件(即九一八事變)」。
日軍進駐豐台後,常以演習為名在盧溝橋附近挑釁,真槍實彈,晝夜不斷,有時竟逼近宛平縣城,模擬攻城,其用心和意圖昭然若揭,華北上空籠罩著戰爭的烏雲。
七月七日晚,駐豐台日軍一個中隊,以盧溝橋為假想攻擊目標,在橋北一公里的龍王廟一帶,舉行所謂的軍事演習。二十二時四十分左右,正在進行軍事演習的中隊長清水節郎,「仿佛」聽到步槍射擊的聲音,集合點名時又發現少了一名名叫志村菊次郎的士兵,於是在沒有任何確切證據的情況下,竟然武斷地判定是中國軍隊開槍,且誣指所謂失蹤士兵已被中國軍隊脅迫進入宛平城。日軍以此為藉口,提出入縣城搜尋。當時駐守豐台城的吉星文團長以時值深夜,日軍進城足以引起地方不安,且我方官兵正值睡眠,槍聲非我方所發,當場拒絕。所謂「失蹤」的士兵在二十分鐘後即已平安歸隊,但日軍仍然一再無理要求進城搜查。
深夜,北平幾個辦公署的電話鈴聲忙碌地響起來,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久太郎打電話給冀察政務委員會說:「有日本陸軍一中隊在盧溝橋演習時,仿佛聽見由駐宛平城內的軍隊發出的槍聲,使演習部隊一時紛亂,結果失蹤日軍一名,現要進入宛平縣城搜查失兵。」中國冀察當局毅然拒絕了日方的無理要求。接著,松井又一次給冀察外交委員會打電話威脅稱,如若中方不允許,日方將以武力保衛前進。為防止事態擴大,冀察當局被迫同意中日雙方派員進行調查。
所謂「調查」僅是日軍的緩兵之計,不久增援豐台的日軍趕到。日軍又提出無理要求:中國軍隊撤出宛平城西門外,讓日軍進入東門。此要求被守城的二十九軍吉星文團長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開槍,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應戰。
當時,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秦德純命令吉星文:「保衛領土是軍人天職,對外戰爭是我軍人的榮譽,務即曉諭全團官兵,犧牲奮鬥,堅守陣地,即以宛平城與盧溝橋為吾軍墳墓,一尺一寸國土,不可輕易讓人。」
八日下午,日軍發出最後通牒,限令中國守軍晚間八時前撤至永定河東,否則日軍要繼續炮轟宛平城,中國軍隊嚴詞拒絕其無理要求。守軍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下令「堅守陣地,堅決回擊」。廣大官兵,義憤填膺,英勇殺敵,殲敵一百多人。二十九軍的一位士兵,用大刀接連砍傷敵軍十三人,最後壯烈犧牲。守衛盧溝橋北面的一連官兵,奮不顧身,前仆後繼,英勇殺敵,全連除四人外全部為國捐軀。雙方激戰,各有傷亡。
盧溝橋是北平以至整個華北通向中國南部的咽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此時,由於日偽已經構成了三面合圍北平的態勢,位於平漢線附近的盧溝橋地區軍事地位更是非同一般。如果中國軍隊守住這個橋頭堡,進可攻,退可守,而一旦被日軍佔領,北平就成為了一個孤立無援的死城。一場國人期待已久的全民族反侵略戰爭就在這個敵我必爭之地打響了。
盧溝橋抗日槍聲響起的時候,蔣介石正在廬山。看完華北地方當局的「特急電報」,蔣介石隱隱地意識到,這次真的是退無可退了。
七月八日,他在日記中憤憤地寫道:倭寇在盧溝橋挑釁矣!彼將乘我準備未完之時使我屈服乎?或故與宋哲元為難,使華北獨立乎?倭已挑戰,決心應戰,此其時乎!
蔣介石在當天立即致電宋哲元:「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與此同時,蔣介石急電也迅速傳到二十六路軍總指揮孫連仲、四十軍軍長龐炳勳、八十五師師長高桂滋的指揮部,命令他們親率部隊火速向石家莊集中。蔣介石再次電示宋哲元:「從速構築預定之國防工事」,強調「守士應具決死決戰與積極準備之精神」,即使談判,也「務期不喪絲毫主權為原則」。
九日,雙方軍隊達成口頭協定:停止射擊;日軍撤至豐台;華軍撤至宛平以西,宛平由保安隊接防。
華北一向是宋哲元的天下,他對蔣介石、對日本、對救亡都有兩面性。對蔣介石,他是一面保持上下級關係,一面又行使自治,例如用人、行政、關稅、鹽稅、統稅等都歸自己支配,成為獨立化的政權。對日本,他是一面妥協,一面敷衍,碰到最大問題就推到南京政府去解決。對救亡,他是一面反共,一面主張「槍口不對內」;一面不敢公開鎮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救亡運動,一面反對在冀察兩省舉行抗日遊行示威。
當時宋哲元正在山東老家樂陵省親,華北防務由他的部將張自忠負責。二十九軍將士在當時已經奮起反擊日軍入侵,日軍也在考慮擴大事態,但宋哲元顯然對盧溝橋事變的性質和全國的抗日熱情估計不足,沒有及時對平津防務進行調整,而把大部精力用於與敵談判周旋以期「和平解決」上。
但是,和平的幻想很快就被不斷傳來的密報粉碎,日方大批援軍正從關外和天津方向源源開來,僅關東軍一周時間就調來了一個師團的兵力,日本國內和朝鮮另有五、六個師團的兵力正在增調中。特務系統收集的情報紛紛傳至南京,足以表明日本當局肯定有更大的企圖,至少,日軍這次不拿下冀察平津地區,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七月十一日,宋哲元奉蔣介石之令,從山東樂陵老家啟程返回北平。在北平郊外豐台車站,宋哲元乘坐的火車剛剛駛過,「轟」的一聲巨響,枕木飛濺,硝煙濃烈,一片狼藉。中國在華北的最高行政長官險些成了第二個張作霖。回到北平的宋哲元立即著手部署對日軍事。八天以後,如有神助的他再次從日本特務的地雷下死裏逃生。

1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