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一大師的超脫之學【新修版】

前言
春天來的時候,迎著和煦的春風出去走走,把那些想不通的事暫時先放下。
夏雨過後,品一品空氣中久已熟悉的泥土芬芳,你會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實。
秋日,雖然那些曾經非常茂密的翠綠落了滿地,但果實卻沉甸甸地掛在了枝頭。
冰雪的寒冷,銀妝素裹的大地更具一份靜遠的詩意。
……
當我們發現生活是一首優美的樂曲,一定有一種叫做「放下」的音符存在;當我們開始領悟生命是一首好詩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放下」就是它的靈魂。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不是無奈,更不是放棄。
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放下,是恬淡中的高貴,平靜中的豪氣,寂寞時的堅守,成功路上的選擇。
……
既然我們知道「放下」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到底該「放下」什麼呢?
1
我們先來看看弘一法師「放下」了什麼。
說起弘一法師,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另一個名字——李叔同。他出身富商之家,年輕時錦衣玉食;他愛好廣泛,在音樂、戲劇、美術、詩詞、篆刻、金石、書法、教育、哲學等領域,均有不凡造詣。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首《送別》更是感動著許多人。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絕世才子,中年時卻突然棄絕紅塵、遁入空門。過起了一領衲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甘淡泊、守枯寂。
有人不解,法師為什麼要「放下」榮華富貴而選擇出家修行呢?
2
在生命最繁華的一刻,「放下」人人稱羨的卓越成就,出家為僧,從社會現實的角度來看,李叔同的出家是一個謎;但與法師最為親近、受其影響最深的學生豐子愷卻認為,他的這一行為是理所當然的。
豐子愷以「人生三層樓」譬喻李叔同之出家,他說:
「世間人如我們,在人生旅途中總是忙著佔有,一路抓、一路丟,連手上拿著的也從未看清楚。但李叔同不一樣,他凡事認真踏實,因此『做一樣,像一樣』,完成一樣便不再回頭,因此沒有遺憾。他出家,是從物質到藝術到宗教的層層昇華,透過一次又一次地放下與超越,脫了戲服卸了妝,他做回了真實的自己,也更貼近了世間。」
從出家到圓寂的廿四年中,弘一法師潛心修行、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使失傳多年的佛教南山律宗再度復興。他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為世人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
出家後,法師放下塵世的一切,甘願過著常人難以想像的清苦生活,身體力行地參悟人生。而弘一法師的一生,確實也像一泓泉水般靜靜地流過。一如他的詞:「清涼水,清水一渠,滌蕩諸污穢。今唱清涼歌,身心無垢樂如何!」
3
佛經曰:「四心乃慈悲心、無量心、無常心、捨得心。吾等修身養性的境界在於能大慈以眾生之樂為樂,能大悲以眾生之苦為苦,能大喜以眾生離苦得樂而喜,能大捨以眾生得失為捨。」
我們常說,不是我想有這麼多的煩惱,只是人生有太多的牽掛和無奈。其實,人生沒有什麼不可以「放下」的,小到鄰里之間的糾紛,大到生老病死,你放下也好,放不下也好,其結局並沒有什麼改變。不同的是,「放下」的人,收穫了一份輕鬆和快樂,而「放不下」的人,只能一輩子背著「包袱」過日子。
那麼,就讓弘一法師來教我們如何「放下」吧!
第一章 「修行」之路,始於「放下」
1.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
把過去交給過去,把未來交給未來。──弘一法師
有人曾請教弘一法師:「有形的東西一定會消失,那麼世上會有永恆不變的真理嗎?」弘一法師回答道:「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
如錦緞般盛開的鮮花,雖然轉眼便會凋謝,但依然不停地奔放綻開;碧玉般的溪水,雖然映照著同樣蔚藍如洗的天空,卻每時每秒都在發生變化。
世界是美麗的,但所有的美麗似乎都會轉瞬而逝。這也許會讓人傷感,但生命的意義的確在於過程。時間像是一支離了弦、永不落地的箭,是單向的,不能回頭,所以我們要把握住現在、今朝,認真地活在當下。能夠抓住瞬間消失的美麗,就是一種收穫。
從前,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裏的落葉。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飄落。每天早上,小和尚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他頭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些。
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隔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地搖樹,覺得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那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可是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裏一看,不禁傻眼:院子裏如往日一樣落葉滿地。
這時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搖,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的。」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預支的,無論歡樂與愁苦,唯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明天的落葉,怎麼能在今天全部掃乾淨呢?再勤奮的人也不能在今天處理完明天的事情,所以,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認真地活在今天,比什麼都重要!放下過去的煩惱,捨棄未來的憂思,順其自然,把全部精力用來承擔眼前的這一刻,因為失去此刻便沒有下一刻,不能珍惜當下也就無法嚮往未來。
曾有人問弘一法師:「什麼是活在當下?」弘一法師回答說:「吃飯就是吃飯,睡覺就是睡覺,這就叫活在當下。」仔細想來,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就是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嗎?最重要的人不就是現在和我們在一起的人嗎?而人生最重要的時間不就是現在嗎?
那些張惶失措的觀望、心無定數的期盼,除了妄想以外,幾乎不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快樂,反倒是那些懂得路在腳下的人往往能夠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一位老禪師帶著兩個徒弟,提著一盞燈籠行走在夜色中。一陣風吹來,燈籠被吹滅了。徒弟擔心地問:「師父,怎麼辦?」師父淡淡地說:「看腳下!」
是的,當一切變成黑暗,後面的來路與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見、摸不著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看腳下,看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