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陳墨人物金庸(全)
陳墨人物金庸(全)

引言

喜歡金庸小說的人越來越多了。令人欣喜的是國內的學術界對金庸小說及其「金學」研究也有了很好的反應。不少國內外知名的學者發表了研究金庸小說的高品質的論文和專著。與三年之前筆者撰寫《金庸賞評》及《金庸小說賞析》時的冷落情形頗不一樣。
「金庸研究」已經不完全是海外奇談了。朋友們知道我這幾年一直在專門研究金庸小說,也不再像剛開始時那樣感到不可思議。沒有讀過、或讀得不多、對金庸小說不太瞭解的朋友們也願意聊一聊金庸、金庸的小說以及「金庸研究」這個話題。
「金庸的小說到底有什麼好?」
——這是幾乎每一個人在聊到金庸的話題時都要涉及的一個問題。金庸的小說到底有什麼好、到底好在哪兒,它與其他作家的武俠小說究竟有些什麼不同,以至被推舉為「武林至尊」,在武俠小說的世界中獨佔鰲頭?
這些個問題,自然是那些不熟悉金庸小說而又想要瞭解一下金庸小說的人們最想瞭解的。進而,讀過金庸小說、乃至對金庸小說如數家珍的朋友,恐怕也希望就這個話題與同好者交流一下自己的心得。最後,它當然也是所有的研究者,以及有志於研究「金學」的人們面臨的首要問題。
金庸小說的價值何在,這樣一個問題當然不是三言兩語所能回答的。有些朋友一定要一個「最簡單的回答」,那倒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硬要對這一問題進行「高度的概括」,則只能是兩個字:「人學」。
文學是人學。
衡量文學作品的價值的最重要的標準之一,當然是它的「人學」的成就如何。衡量金庸的武俠小說的價值和成就,標準也是一樣。
把金庸的武俠小說這種供人消閒解悶的通俗文學形式,同堂皇玄奧的「人學」二字拉在一起,不免使一些不瞭解金庸小說的人大驚小怪,不可理解。在他們的心目中,武俠小說無非是武功打鬥、俠客神話、談情說愛加上傳奇述異而已(這樣的概括還算是比較客氣的),而武功只不過是一種子虛烏有的空想;俠客不過是一些神話似的理想;談情說愛的故事只不過是些郎才女貌、英雄美人的老一套的夢想,而傳奇述異呢,則幾乎可以說是作者的虛構編造和胡思亂想。這種集空想、理想、夢想、玄想乃至胡思亂想於一體的通俗小說,又怎能與「人學」拉得上關係呢?
上述的推測和概括是有代表性的一種意見。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還不無道理。對一般的武俠小說進行這樣的判斷和推理基本上是可以的。武俠小說的基本規律也確實是如此。
然而,任何規律都會有例外。
在武俠小說世界中,金庸就是一個例外。金庸之所以被推舉為「武林至尊」,正因為他是出乎其類而拔乎其萃。也就是說,金庸的小說也講武、講俠、講情、講奇,但在這一切的背後,卻存在著一個大大的「人」字。
金庸小說中的武功常常是「武如其人」,為了配合人物性格而創造的,所以很多傑出的武功都是獨一份兒的,因為它的使用者的個性形象是獨一份兒的。
金庸小說中的俠更是與眾不同,他們不僅各有自己鮮明的個性,而且也不全是理想人格規範的神化理念的化身。在他們身上照樣存在人性的弱點。而且,金庸正是從「俠」到「無俠」到「非俠」到「反俠」這樣一個思路去創作他的武俠小說的。他的小說越寫越缺少「俠氣」,但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味」。
金庸小說的情,不是英雄美女當場完婚的那種看頭知尾的老一套,金庸小說中的愛情故事悲劇遠遠多於喜劇,在其愛情的悲劇故事中,人物個性的缺點、人性弱點的制約、人生機緣的巧拙以及人類命運的悲苦喜樂交織在一起。
金庸小說的傳奇故事,恰恰是以人生經歷以及人物性格的發展作為依據和核心的。按照金庸自己的話說,即「武俠小說的故事不免有過分的離奇和巧合。我一直希望做到,武功可以事實上不可能,人的性格總應當是可能的」(《神鵰俠侶》「後記」)
我們之所以覺得武俠小說與「人學」沒有什麼關係,那是因為我們觀念中的兩個誤解:一個是武俠小說的故事是離奇的,人物也必然是離奇的;另一個誤解是認為「寫人」必須是「寫實」,認為「人學」乃是「寫實文學的專利」,認為離開了現實的社會環境的真實描寫,就談不上有「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也就談不上什麼「人學」……可是,金庸對此卻另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傳奇的文學照樣可以表現人性,表現人物的性格與感情。
他說:「我個人始終覺得,在小說中,人的性格和感情,比社會意義具有更大的重要性」(《神鵰俠侶》「後記」)。因為「道德規範、行為準則、風俗習慣等等社會性行為模式,經常隨著時代而改變,然而人的性格和感情,變動卻十分緩慢。三千年前《詩經》中的歡悅、哀傷、懷念、悲苦,與今日人們的感情仍是並無重大分別。」(同上)。
這並不難以理解,寫實文學與傳奇文學的相通之處,就在於它們「都是通過暫時的人物來揭示永恆的人性」(維克多‧雨果《九三年‧序》),寫實文學與傳奇文學都是「文學」,因而也就都可能是,應該是「人學」。至於「人學」價值的大小、成就的高低,那是作家藝術功力的問題,與寫實或傳奇並無必然的因果關係。
對於「人學」的專注,是金庸小說創作的最突出的特點。他說:「武俠小說並不純粹是娛樂性的無聊作品,其中也可以抒寫世間的悲歡,能表達較深的人生境界」(《天龍八部‧後記》)。又說:「我寫武俠小說,是想寫人性」,「只有刻畫人性,才有較長期的價值」(《笑傲江湖·後記》)。也可以這樣理解:金庸小說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成就,以及「較長期的價值」,原因就在於它刻畫了人性。
其實,重視對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的個性的塑造,重視對人性的發掘和表現,是一批優秀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的共同追求和共同特徵,也是衡量新武俠小說作家作品的價值和成就的標準和分界線。新武俠小說創作界,固然有大量的信手胡編、荒誕無稽、裝神弄鬼的下三濫的作家作品,也有一批人物形象鮮明、人性內容豐富、人學思想深刻的優秀作品。金庸、梁羽生、古龍等人就是其中成就突出的代表性作家。
金庸則是高手中的頂尖高手。他的小說在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性內容、反映人世悲苦、創造人生境界、表現人心的隱秘、挖掘人類情感世界的奧妙、乃至展示人才成長的某種規律、思索人文世界的具體環境對人種及其個性人格的影響和作用……等諸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而上述的人物、人性、人世、人生、人心、人情、人才、人文、人種、人格等等,正是我們所要研究和分析的「人學」的具體內容。
我們將要看到,金庸小說所展示的人學內容,是豐富的、深刻的,也是獨特的。
這部《人物金庸》,就是想對金庸小說所展示的豐富、深刻、獨特的人學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探討。
「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的「神」對人類的啟示。也是古希臘人以及全人類的智者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確實如西哲所言:認識人類自身乃是人類最高的智慧,人類的自我認識、自我塑造,是世上任何其他生物所不能的,這正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標誌,而這也是人類的文學活動的最終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筆者所以寫《人物金庸》,原因和目的也在於此。既研究「金學」,又對「人學」有極大的興趣。我是懷著雙倍的興奮來寫作這本書的。希望讀者朋友也能這樣來看。不光是這樣來看這本書,主要還是希望能這樣來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將「金學」與「人學」統一起來。
也許,一些讀者朋友會以為本書談「人物評論」一定是枯燥的,甚至是酸腐的,這也難怪,我們所看到的這「論」那「論」,常常抽象得使人不知所云(作者自己是不是知道,那也只有天曉得),枯燥得使人昏昏欲睡(作者自己往往越搞越興奮),酸腐得令人翻腸倒胃,似乎不如此便不顯學問、不顯身分。
我希望這部《人物金庸》不是這樣。我一直以為,皺著眉頭去看金庸、談金庸、論金庸,是與金庸及其小說的藝術魅力及其審美目標不相適應,乃至背道而馳的。真正通達的理論研究,應該是簡明的、深入淺出的、使人興味盎然的。《人物金庸》更希望能夠這樣,因為「金庸」和「人」,都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對象,都是我們大感興趣的話題。如果這部書還是艱澀、甚而酸腐,那當然是作者的無能。
這部書擬分為七卷,各卷的題目及主要內容是:
第一卷《偉人與小人——人格論》。主要分析金庸小說的主人公(「俠」)的形象及其人格類型。
第二卷《善人與惡人——人性論(上)》。主要分析金庸小說的人物性格塑造中的善惡觀念,及其對人性的認識和具體表現。
第三卷:《異人與常人——人性論(下)》。主要是分析金庸是如何通過傳奇性的人物(異人)來反映普遍人性的。側重具體人物形象事例分析。
第四卷;《奇人與真人——人生論》。主要分析金庸在傳奇故事中所表現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其價值傾向和理想追求。並探討金庸小說中的人生故事是如何做到奇而致真的。
第五卷:《男人與女人——情愛論》。主要分析金庸小說中的情愛形式,及其對男人、女人、愛情、命運等的觀念、看法、思考、探索。
第六卷:《超人與凡人——人才論》。主要分析金庸小說中的年輕入學武習藝的模式,以及其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方法,教學形式等獨特思想、人才成長和成功的某種規律以及人才在特殊文化環境中的命運、遭遇。
第七卷:《漢人與夷人——人種論》。主要分析金庸在小說中所表現出的對漢族人與少數民族的人的不同看法、對江南人與北方人的不同看法,對書生(儒生)與草莽(英雄)的不同看法。這些不同的看法意味著什麼?
本書的內容大致如上。這樣的分法是否合理,這幾卷書的內容具體如何,以及這本書究竟寫得怎樣,那只有請讀者朋友去看了。
請!——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