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首頁 > 風雲時代出版社 > 高砂復仇
高砂復仇

【作者的話】
兩年前,經友人介紹,紐約的一個出版社希望我寫一本以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間諜小說,作為慶祝以色列建國七十週年的文化活動之一,我欣然同意。但是整整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了作者的第一本英文小說《From Heidelberg To Shanghai》。使用非母語的文字,創作異國文化背景的故事,的確是很吃力。
接著一位電影製片家要求提供一個驚悚和犯罪內容的故事,作為製作電影劇本的原著。她要求故事的時代背景是現今,但男女主角是原住民的後裔。故事裡的愛情發展要圍繞著原住民的歷史和人生背景。顯然這是個有趣和引人的組合,所以就接受了這個任務。
但是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個人對台灣原住民無可救藥的一片無知。小時候跟著家人到日月潭,知道那裡住著一群高山族(當時對原住民的統稱),還見過他們的「領導」毛王爺和毛公主。此外就是學校教科書裡講的「吳鳳故事」,知道了高山族有「出草」殺人的陋習。台灣有組織和有系統的正面對待原住民的發展問題時,我已經離開台灣,後續的信息都是來自閱讀書報章雜誌和媒體的報導。
以前只聽說曾經發生過「霧社事件」,後來才知道那是一九三?年日本人和霧社的原住民泰雅族的分支,賽德克族人發生了流血衝突,日本總督調派大批警察與軍隊入山,原住民在首領莫那‧魯道率領下退守斷崖絕壁,利用地形的險要和山林洞窟繼續頑強的抵抗。
日軍違反國際戰爭公約裏的嚴格規定,施放毒氣,毒死了數百名原住民。莫那‧魯道看到大勢已去,殺死了妻子後在山洞裏自殺。也許是因為毒氣的關係,莫那‧魯道的屍體沒有腐化,變成了木乃伊。一九三三年他的遺骸被人意外尋獲,將其送到當時的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研究室作為學術標本。一九七四年,台灣大學在原住民強烈的要求下,將莫那‧魯道的骨骸,送到霧社的《山胞抗日起義紀念碑》下葬。莫那‧魯道的碧血英風氣壯山河,震驚了全世界。
和其他地區的原住民族群同樣,歷代的台灣原住民也承受了各種迫害和血腥殺戮。作者選擇了布農族後裔為書中的男女主角,是有它的時代背景和社會原因。
在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裡,有人歌頌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他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是「台灣現代化」的催生者,他們是經營台灣,使它成為對日本提供物資資源的殖民地。是一位「能吏」總督。但是忽略了他們有日本武士道殺人如麻的本性,以大屠殺鎮壓抗日的台灣人民,確立其統治台灣的基礎。
兒玉源太郎是在一八九八年就任台灣總督,該年的八月,後藤新平頒佈了「保甲條例」,加強了警察的管理作用,突出了當地居民之間的連帶責任。在同年的十一月,後藤新平頒佈了「匪徒刑法令」,隨即對台灣中南部對抗日本統治的人民展開了大規模攻擊,日本人稱之為「大討伐」。
自從後藤新平就任總督府民政長官開始到一九○二年短短的五年間,被下令處死的台灣民眾就有三萬三千多人,超過當時台灣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他的「政績」,使他獲得了「殖民地經營家」的稱謂。一九○三年八月,日本天皇提名他成為貴族院議員,三年後,又封為男爵,並立銅像以旌其功。他留下的銘言是:
「台灣人是低級生物,有貪財怕死的劣根性,所以可用屠殺和利誘兩手策略統治台灣。」
布農族在清代文獻裡稱為武崙族,主要居住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以上的高山上,現在全族人口約為六萬人。布農人是台灣原住民當中,人口移動幅度最大、伸展力最強的一族。在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布農族是台灣原住民族中,最後歸順日本的一族,也是抗日時間最長久的一個族群。因此布農族青壯年的精英在日本人的「理蕃」政策下,被殺戮最多。
根據《理蕃誌稿》記載,一九一五年五月十七日,布農族大分部落頭目拉荷‧阿雷及阿裡曼‧西肯兄弟,率領五十六名族人圍攻大分警察駐在所,造成十二名日籍警察死亡,被稱為「大分事件」。拉荷‧阿雷在事件中親自手刃七名日本警察,整個拉荷‧阿雷兄弟的抗日行動自一九一五年持續到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最後逼得台灣總督府不得不接受拉荷‧阿雷的和解條件。創下日本治理原住民史上的首例,也結束了十八年之久的抗爭。
根據《理蕃之友》第三卷記載,拉荷‧阿雷享年七十二歲(一八六九年至一九四一年)。但另有一說是他享年八十九歲(一八五四年至一九四三年)。但無論是那一說,拉荷‧阿雷是少數抗日而能得到善終的原住民族群頭目。

作者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認識了一位拉荷‧阿雷的後人;操大業先生。他的外公是拉荷‧阿雷的孫子,他有一個漢人的名字;顏春發。顏春發的妻子,也就是操大業先生的外婆,名叫顏陳寶珠,是一位原住民公主。到了這一代,他們已經完全融入了平地漢人的社會和生活方式。
操大業本人的一代陰盛陽衰,但是族群已經和平地的漢人完全沒有分別了。大家庭的大姐,嫁給了那瑪夏鄒族,幾乎不曾回娘家,直到母親去世才傷心回來過,她自己卻也在那瑪夏稱霸一方。二姐,嫁給一位老外省人,曾經是共黨的間諜,看似不被祝福的婚姻,卻是姐妹裡婚後生活最幸福的。三姐,嫁給從澎湖移居到高雄市區的閩南人,老公長期有外遇,而她自己則是連續五屆的鄉民代表。四姐,嫁給了美濃的客家人,被家暴長達三十年,是位典型的傳統婦女。五妹,有濃重的洋派風格,原本要嫁給義大利人,後來回鄉嫁給了平埔族老公,新潮辣妹變成山中阿姨,是姐妹中性格最和藹的,默默的撐著山上老家的一切。小弟,以前是整個家族的希望,但卻一輩子一事無成,最後還娶了世仇,以出草著名的曹族後代,是一個極其凶惡的老婆。操大業先生向作者提供了許多現今社會裡的布農人情況。

最後要說的是「高砂」一詞的由來,以及它帶給原住民的一團無法解開的情結。
「高砂」是日本古籍對台灣的稱呼,Takasago Giy tai。西元一六一五年,首次出現在日本京都金地院所藏「異國渡海御朱印帳」,以「高砂國」稱呼台灣。
「高砂義勇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動員台灣原住民前往南洋熱帶雨林作戰的部隊。構想起源於霧社事件中,台灣原住民表現英勇,又熟知叢林地形及氣候,曾以寡擊眾,對日本軍警展開頑強抵抗。如能徵召參加協助日軍在南太平洋島嶼的戰事,應能有所貢獻。
有文獻說;響應日軍號召的原住民非常踴躍,也有文章說這些都是被威脅利誘的無知原住民青年。但是一九四二年,「高砂義勇隊」在南洋作戰的英勇表現成為日軍和美軍敵對雙方的共識。
讓人情何以堪的是,有泰雅族原住民的後裔,他們不在意自己的祖先在霧社事件中被日本皇軍施放毒氣屠殺,而奮勇直前的在南洋叢林裡為日本天皇賣命。甚至到了現今,還有泰雅族後裔在烏來立了「台灣高砂義勇隊戰歿英靈紀念碑」,碑文是選了一名「罪犯」寫的「台灣軍之歌」的歌詞,內容是永遠悼念為大日本帝國「進出」南洋而犧牲的台灣「高砂義勇隊」戰魂的功勳。
這名「罪犯」就是前台灣軍司令官;本間雅晴中將。他被調到南洋指揮日軍作戰,戰敗後沒有像其他將領一樣,按傳統為天皇切腹自殺,而是選擇了投降。但還是被送上遠東盟軍的軍事法庭受審,被判為「戰犯」。雅晴中將在一九四六年四月三日和罪犯一樣被以絞刑處死。
一名居住新北市的高砂隊遺族後裔,馬偕‧旅牧,受訪時說:「日本人在台灣與烏來的泰雅族原住民相處得非常好,彼此間還有通婚,許多人為感念日本天皇德澤,甚至還取了日本姓名,這也是年逾五十歲以上泰雅族原住民,平時話家常還習慣用日語交談的主要原因……而最讓日軍感到佩服的是;高砂義勇隊在作戰時對天皇的絕對忠誠。」
是無奈的年代,還是錯亂的認同,被命運玩弄而追逐他人炮火的台灣原住民,是在演出一場歷史的悲劇,還是鬧劇?

 


風雲時代出版公司  版權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貼節錄
上班時間:09:00~17:30  TEL:02-2756-0949 FAX:02-2765-3799 地址:台北市民生東路五段178號7樓之3
© 2008 Storm&Stress Publishing All Rights Reserved.